1 加大水稻酿热物育苗技术的推广力度 2 加快技术改进 3 科学利用农肥 4 加快合作社发展
水稻是黑龙江省主要粮食作物, 多年来黑龙江省水稻生产一直存在着有效积温少、 早春地温低、早育苗难、若遇春季降雪多、气温低不能适时育苗等问题,利用酿热物育苗,能隔凉、保温、增温、提高地温、争得积温,促使秧苗快速生长,根多苗壮,为水稻早熟和优质高产夯实了基础。通过应用水稻酿热物育苗技术、 加快技术改进和加快合作社发展等促使水稻生产达到稳产、高效、高产。
水稻利用酿热物育苗,能隔凉、保温、增温、提高地温、争得积温,促使秧苗快速生长,根多苗壮。2009 年由于低温冷害,使黑龙江省水稻有相当一部分减产,而方正、五常、虎林、密山、鸡西等地应用酿育技术的农户都有不同程度地增产。应用水稻酿热物育苗技术需要强化行政推进和加大资金投入; 需要将水稻酿热物育苗技术推广纳入政府工作日程,通过政府引导扶持,加大技术宣传培训,以点带面,全面推广;对实施水稻酿热物育苗技术的农户, 国家应给予补贴, 每户按 3~5元/ m2 进行补贴; 加固水稻育苗大棚的结构,使其具备抗拒大风雪的性能。
目前黑龙江常规机械化栽培现实生产 100~125 g /盘播量,秧龄 30~35 d,叶龄 3.0~3.5 叶;若使用酿热物技术同时育苗, 秧龄相同, 叶龄可达
4.5~5.5 叶;用酿热物育苗技术一般年份可比常规育苗提早 10~15 d。
各地要根据当地自然条件, 结合当年天气预报,适当选用晚熟品种(以充分发挥酿育技术之优势)适时早育苗,1~2 积温带可在 3 月 20 日~4 月
1 日育苗;2~3 积温带可在 3 月 25 日~4 月 5 日育苗。注意低温年份早育必须用 2 层 3 层膜,育大苗或特大苗叶龄在 6.0~6.5 叶。 根据品种特性,适当稀播,适时早插秧,适当稀植可早熟稳产。2008 年夏,龙信水稻研究所对扩大单孔育苗面积,育特大苗进行了研究,将生产厂家的育秧盘由原来的 352 孔改为 308 孔,2009 年经过实验证明效果很好。 2010 年春,将育秧盘由 308 孔改为286 孔方型,改过后的产品经实验表明,使用性能稳定可靠,扩大单孔育苗体积,为育特大壮苗创造了适宜的条件。使其不仅适用于抛秧和摆栽,也适用于改制后的插秧机使用。
黑龙江省黑土地幅原辽阔, 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加之畜禽养殖量大,农肥充足,是发展绿色有机大米的特有优势。 而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农肥没有科学的利用, 有些村屯畜禽粪便到处乱倒乱堆,既污染了环境又浪费了资源,有些废渣废液和一些城乡的人类粪便也没有充分的利用。据有关科研单位试验表明,EM 原露+猪粪使土壤中速效钾提高 5%,速效磷提高 31.2%,全氮提高15.5%,土壤越种越肥沃。 连用 3 a 后,土壤生态,物理、化学性能可以彻底改良,实现免耕。 用 EM原露,可实现低投入,高回报,确保农业繁荣和持
续发展。 EM 技术,已在我国二十几个省进行了农业畜牧业、环境净化等方面的多点大量的试验、推广,取得了有价值的成果,并正在向广度和深度推进。
目前, 黑龙江省水稻生产存在种植技术水平低、产品质量低、产量低、效益低、成本高等问题。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种植业、养殖业应用高新技术、产品、新品种向农民传递最快、最好的纽带。高增效的基础,是建立纯正天然农产品基地,建立示范园区,以全省各地示范户带动,以点带面,因地制宜,灵活实行“五统一”建立社员自己的加工企业。
引导带动广大社员重视农肥,科学集攒、施用农肥,用 EM 原露发酵农肥作基肥,用 EM 原露发酵农肥液浇灌水稻等作物,从而提高肥效,提高农产品品质、产量,降低成本而增效,适度扩大畜禽养殖规模, 适当增加养殖数量, 确实做到以养促种,以种保养,养种结合,齐头并进,只有充足的肥源,才能逐年扩大纯正天然绿色有机产品的总量。在确保优质的前提下,使水稻产量有大幅度提高,在有了充足的储备和国民自食有余的基础上,力争出口创汇增效。在合作社内部,充分发扬民主,一切公开,包括上级所扶持的一切财、物。让社员知情各类收费标准,民主讨论,真正让社员得实惠,充分发挥国家所投入农机具的作用,只有这样做,合作社才能日益壮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