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验证江西新太阳肥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新太阳”生物液肥在烟草上的使用效果,客观评价其在烟草上的肥效,我站于2007年在峡江县马埠镇进行了“新太阳”液肥在烟草上的肥效试验,现将试验总结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3试验方法 试验田于春节前(元月中旬)用起垅机按每畦宽1.2m(含畦沟)起垅整成高垅单行的烟畦。以一畦为1个处理小区,每畦长均为50m,每小区面积为60m2,每小区均打烟穴105穴即每处理小区栽105株烟。新太阳生物液肥作基肥施用时,除处理1(对照)外,各 处理 日期 1(对照) 2 3 4 4月12日 8.3 8.7 8.4 8.6 5月15日 20.1 21.5 21.3 21.7 比上次增加叶 11.8 12.8 12.9 13.1 日期 处理 叶片大小(长×宽) 中下部叶 中部叶 中上部叶 5月11日 1 68.9×26.0 60.7×20.4 51.3×14.6 2 70.8×30.6 63.0×21.1 53.5×14.8 3 69.1×26.9 61.7×20.5 51.8×14.7 4 69.0×21.6 61.5×20.7 51.7×15.6 5月21日 1 69.6×24.4 70.0×23.8 63.8×20.2 2 72.9×25.9 71.8×24.6 66.6×21.1 3 74.2×26.8 70.4×24.7 63.9×21.4 4 72.3×26.2 70.8×23.8 64.4×21.5 比前次增大 1 0.7×-1.6 9.3×3.4 12.5×5.6 2 2.1×-4.7 8.8×3.5 13.1×6.3 3 5.1×-0.1 8.7×4.2 12.1×6.7 4 3.3×0.1 9.3×3.1 12.7×5.9 处理 叶重 1 2 3 4 中上部叶 9.2 10.7 11.1 11.5 中部叶 8.1 9.0 9.9 10.1 中下部叶 6.9 7.5 7.7 7.8 平均值 8.1 9.1 9.6 9.8 比对照增重 — 1.0 1.5 1.7 2.2施肥对烟叶产量的影响 将试验小区产量(见表2.2.1)进行方差分析(见表2.2.2)结果是: 区组间F值小于1,表明重复间产量差异小,试验效果良好;处理间F值大于F0.01,表明处理间产量差异大并达到极显著水准。再将各处理小区平均产量作新复极差测 表2.2.1 施肥对烟叶产量的影响 单位:kg 处理 重复 小区 合计 小区 平均 折亩产 比对照增 产率(%) Ⅰ Ⅱ Ⅲ 1(对照) 16.7 16.1 15.7 48.5 16.17 179.7 — 2 17.7 17.4 18.8 53.9 17.97 199.6 11.1 3 18.5 19.5 19.2 57.2 19.07 211.9 17.9 4 19.3 20.5 20.9 60.7 20.23 224.8 25.1 合计 72.2 73.5 74.6 220.3 表2.2.2 试验小区产量的方差分析 变异来源 DF SS MS F F005 F0.01 区组间 2 0.72 0.36 0.77 5.14 10.92 处理间 3 26.92 8.97 19.09 4.76 9.78 误差 6 2.79 0.47 总变异 11 30.43 p 2 3 4 SSR0.05,6 3.46 3.58 3.64 SSR0.01,6 5.24 5.51 5.65 LSR0.05,6 1.38 1.43 1.46 LSR0.01,6 2.10 2.20 2.26 表2.2.4 小区产量的新复极差测验 处理 小区平均产量 差异显著性 5% 1% 4 20.23 a A 3 19.07 ab AB 2 17.97 b B 1(对照) 16.17 c B 2.3 经济效益分析 按照国家烤烟品质分级标准及2007年国家烟叶收购价,将各试验小区烟叶进行分级称量、打价、计算产值,其结果(见表2.3)是:施用新太阳的各处理的上等烟比率、均值和单位面积产值比对照要高(其中:上等烟率提高2.4—6个百分点,每公斤收购值价增加0.48—0.55元,每亩产值增力336.24—630.13元),且比对照增值率提高了16.4%—30.8%;处理2比对照亩纯增收221.24元,产投比为1:1.9,处理3比对照亩纯增收293.14元,产投比为1:1.7,处理4比对照亩纯增收455.13元,产投比为1:2.6。说明施用新太阳的叶面肥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表2.3 经济效益分析 处理 上等烟比率 (%) 均价 (元/kg) 亩产值 (元) 亩增投入 (元) 亩纯增收 (元) 产投比 1(对照) 68.90 11.38 2044.99 — — 2 71.30 11.93 2381.23 115 221.24 1:1.9 3 73.40 11.86 2513.13 175 293.14 1:1.7 4 74.90 11.90 2675.12 175 455.13 1:2.6 注:用工按每次15元/亩计算,叶面肥按50元/公斤计算。 峡山县土肥站
1.1供试材料 试验液肥为新太阳2号和新太阳3号;供试作物为本地主栽烟草品种K326;试验田选择在峡江县马埠镇习家村小组习和平农户的烤烟田,该田块为烟—稻轮作田,土壤类型属灰潮砂泥田,肥力中等,排灌方便。
1.2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4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田间随机区组排列。各处理分别为:①处理1,常规施肥+清水喷施(对照);②处理2,常规施肥+(新太阳2号+新太阳3号)兑清水基施;③处理3,处理2+新太阳2号喷施;④处理4,处理2+新太阳3号喷施。试验区四周设有1m以上的保护行。
处理小区都先将百叶神2号和3号按各1kg/亩的用量兑水250倍,在移栽前结合常规施基肥一起施入烟畦土中,在烟草生长进入旺长期时再开始喷施,以后每隔10天分别用清水、新太阳2号、3号500倍液进行喷施,共喷3次,喷液量均为50kg/亩。其余田间操作与常
规种植一致。按正规田间试验做好田间观测记录。每次采烤烟均按小区分别吊标签进行单采、单运,分杆编扎进烤,出烤后带标签分小区贮藏。待试验田烟叶全烘烤完并堆放贮藏一段时间后至烟站开始收烟时,对各处理小区烟叶分别进行分级验产。
2 结果与分析
2.1施肥对烟叶经济性状的影响
2.1.1生育期 试验田烟叶统一于上年12月4日播种,3月12日移栽。整丘试验田烟叶均生长发育良好,没有施用液肥的不良反应。各处理小区烟叶成熟采烤完成期也大致相同。
2.1.2烟株叶片数 每个处理选定10株烟调查展开绿叶片数或有效烟叶数。从叶面喷施之前和开始现蕾期的调查结果(详见表2.1.2)来看,在4月12日开始喷施新太阳液肥时,各处理间的展开绿叶数相差不多,均在8.3片至8.7片之间,但在喷施新太阳后至现蕾时(5月15日),施用新太阳各处理的有效叶片数均比对照多1.2—1.6片叶以上,其中以处理4最多,每株达21.7片,比对照多1.6片。到现蕾时,喷施新太阳的烟草出叶速度比对照快1~1.3片叶。
表2.1.2 烟株叶片数调查表 单位:叶/株
2.1.3烟叶长宽度的观测比较 在烟叶生长中期(旺长至现蕾)每处理选定10株烟调查叶片的大小,每株标记3片叶进行测量,这3片叶分别是:烟株的有效叶片从最下部第1片向上数至第10片叶标记代表中部叶,从标记的中部叶向下数第5片为中下部叶,而从中部向上数第5片为中上部叶。从叶片长宽度测量结果(详见表2.1.3)来看,施用新太阳的各处理均比对照的叶片要稍大一些,但不明显,并且各施用新太阳处理间叶片的大小也没有明显差别,说明施用新太阳对叶片增大的作用不明显。
表2.1.3 烟叶长宽度调查表 单位:cm
2.1.4单叶干重 将田间标记测量叶片长宽度的各处理烟叶在烘烤后分别称干重(每10片叶的平均重量)。从称单叶干重的结果(见表2.1.4)来看,以处理4的单叶干重平均值最大达9.8g,比对照重1.7g,增重率达21.7%;处理3比对照重1.5g,增重率达18.5%;处理2比对照重1.0g,增重率为12.3%。再从各处理各部位叶片的单叶干重比对照增重的情况来看:中上部叶>中部叶>中下部叶。这说明施用新太阳能增加烟叶干重,特别是基施后再喷施增重更明显;上部叶比下部叶增得明显。
表2.1.4 单叶干重称量结果表 单位:g/片
验,其结果(见表2.2.3及表2.2.4)为:处理2、处理3和处理4比不喷施的对照增产11.1%、17.9%和25.1%,达显著水平,且喷施新太阳的处理4和3比不喷施的处理2和对照都显著增产,特别是处理4比对照增产达极显著增产水平,说明烤烟施用新太阳液肥能显著增产;而处理4和3之间产量差异并不显著,表明新太阳2号与3之间的肥效没有明显差异。
表2.2.3 LSR的最小显著极差
3 结论
3.1施用新太阳液肥的各处理均比施常规肥对照区的烤烟有增产明显的增产效果,其增产幅度为11.1%—25.1%;施用新太阳液肥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十每亩效益分别为:处理2比对照亩纯增收221.24元,产投比为1:1.9,处理3比对照亩纯增收293.14元,产投比为1:1.7,处理4比对照亩纯增收455.13元,产投比为1:2.6。
3.2试验结果分析表明,施用新太阳液肥对烟草无不良反应,而能促进其生长发育,主要表现为能加快烤烟出叶速度,增加有效叶数和明显提高单叶干重,从而达到提高烟叶产量、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