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是“有益微生物群”(Effective Microorganisms)英文缩写,于20世纪80年代初由日本琉球大学比嘉照夫教授研制而成,在种植业(蔬菜、果树等)、养殖业等各方面都已经得到一定的应用并取得较好效果。为进一步探索EM对茶树生长发育影响关系及其对提高茶叶品质的效果,在安溪茶科所进行本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1 试验材料
1.1EM原露———安溪授权推广经销处提供
1.2试验茶树品种:黄旦(2768年种植,长势基本一致)
2试验方法
2.1试验地选择与小区设置
该试验地选择在茶树已封行且长势基本一致的同一畦茶园,分设;个小区,每小区面积为5,34,进行$、-两种处理,各处理设5个重复,随机排列。小区间设保护行。
2.2试验处理
A、喷施EM原露(稀释度为1:500)
B、清水(空白对照)
2.3试验时间和方法
2002年6月21日下午,在茶树新梢生长一芽一叶盛期,用工农-16型喷雾器根据2.2处理方案对茶树进行叶面与叶背喷施,以喷匀、喷透欲滴为度。间隔7天重复一次,计喷施3次。
3试验结果与分析
3.1对茶树新梢生长发育的影响
2002年7月16日,采用同一采摘标准,用0.1m2方框对各处理每个小区采取梅花型5点取样法进行取样,测试其芽体数量和芽头大小。结果(平均值)见表1。
从表1可以明显看出,经EM500倍液处理后,其整体芽体数量没有明显变化,与对照处理的效果相当;但EM原露500倍液处理区的百芽重比对照区增加13.1%,也就是说EM原露500倍液处理后,茶树新梢生长发育状况更明显,芽体变大,这有利于改善茶叶鲜叶质量。
3.2与茶树抗病虫能力的关系
在试验期间,茶园没有使用任何其他药剂,茶树没有发生
较严重的病害或虫害。
3.3对茶叶产量(鲜叶)的影响
各小区根据安溪乌龙茶采摘标准要求分别进行采摘,测试其经济产量(鲜叶),结果表明:茶树在生长发育期,通过利用EM技术处理后,可提高茶叶经济产量,比对照增产11.8%。
3.4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不同处理的鲜叶按照乌龙茶加工工艺流程同一技术制作成毛茶。其样品经密码审评,内质表现为:EM处理后的茶叶样品的香气明显高于空白对照区,汤色或叶底也表现较好,其总体评分为93分,而对照茶样总评分为87分。从而说明,茶树喷施EM原露500倍液,有利于提高茶叶品质。
3.5对茶叶农残与重金属的影响
不同处理制成的毛茶样品经福建省安溪乌龙茶标准化监测检验中心检测,结果表明,经EM原露500倍液处理后的毛茶中的DDT、Cu等含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重金属Cu含量下降6.4%。
4小结与讨论
4.1试验初步表明:通过喷施EM原露可以促进茶树生长发育,有利于改善茶叶的质量,提高茶叶经济产量和茶叶品质,降低农药残留量和重金属污染程度。
4.2EM作为一种好氧和嫌氧型微生物制剂,它具有杀虫、除臭、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增强抗逆性、降解农残、有机肥无害化等多种功能。建议在茶树上进一步试验应用,一方面验证该产品的稳定性,另一方面是探索综合开发该产品在茶业领域的应用技术。
认准正品EM原露,信赖天意。30年专注,品质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