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来看看小编昨日在某平台上看到的一份材料:
浙江开盛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天蓬生猪养殖场(地址:浙江省江山市大桥镇陈家村马车坳) 这个大型养殖场大量的污水排放已经历经七年了,这七年来,村民(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岩瑞镇大园地村以及河流下游村民)叫苦不迭,目前水污染严重,部分村落臭味难闻,生病受到威胁,但是上访政府却一直没有结果。 村民们祖祖辈辈 从小到大都是在河里洗澡抓鱼长大,现在河流被这个大型养猪场污染的臭气熏天,由于他们把养猪场的废水直接排入河流,这条河流是村民们的母亲河,村民平日生活用水的唯一之地,现在的河确变成臭水沟了,地下水也都被污染严重,直接影响到这个村全体村民的正常生活。
连续7年不断上访,换来的处理结果就是,养猪场白天因为怕被拍到证据,一到半夜他们就开始大量偷排,目前由于污染水源已经严重渗透地下,同时水源的污染,农作物都受影响,部分村落猪臭味都让村民生活不下去,严重影响正常生活,情绪不嘉,睡眠不好,饮食问题等导致很多村民发现各种病情(癌症病例增加多起),有部分村民由于用了河水洗脚,都发生皮肤溃烂,诊治许久不得痊愈。
这样的生活环境没法改善,善良的村民(部分白发苍苍的老爷爷老奶奶)只能团结一心共同发起倡议,横幅等形式让相关部门引起重视,我们要求很简单,只要做到:对环境零污染零排放(既然做不到,就只能拆迁),爷爷奶奶们都知道:老祖宗留下的绿水青山不能因为一些经济利益就断送在我们手上,将来如何面对子孙,凭什么拿我们人民的性命来换取养猪场短期利益。
村民们就想达到一个目的:没有污染(拆迁养猪场),还我们绿水青山!
这是玉山县某养殖场污染了当地环境与农民发生矛盾后,村民们自发的组织起来上访的一篇材料。
就在近期,小编收到不少养殖户来信,了解EM原露用于除臭灭蚊蝇一类的功能,小编组织了这篇文章,希望政府或者更多的养殖户能看到本篇,在保护环境,扮亮我们美丽家园的过程中,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EM技术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并使用,这一类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这是一篇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文章:
人民日报一边是绿色猪场 一边是碧水太湖
这里的养殖场,不寻常

江苏省太湖流域有点“特殊”:既是生态敏感区,也是畜禽生产地。
生态保护与畜禽生产,如何相得益彰,无疑是一道待解的难题。江苏“两条腿”走路,既严格禁养限养畜禽,又推动生态化养殖,对畜禽养殖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处理。
利用“发酵床”养殖技术,苏太猪养殖基地基本做到养殖废弃物零排放;在生态园里,猪和鸡的粪便给果树作肥料,果园里的草和虫子又给畜禽提供食物,循环食物链成型;畜禽废弃物处置中心,将周边乡镇的畜禽废弃物加工成有机肥,提供给周边农户……
一条大规模畜禽养殖场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新途径,在苏州越走越宽广。

居民密集区,建起养猪场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一提起养猪场,浮现眼前的往往是苍蝇乱飞、臭气熏天的景象。然而走进苏州市苏太企业有限公司位于苏州市吴江区松陵镇清树湾村的养猪场,却闻不到猪粪便的异味。
清树湾村在太湖边,周边是林立的厂房和繁忙的集贸市场,如果不是门口有招牌,记者很难想象养猪场会在居民区和企业密布的地方。
养殖场内,猪舍屋顶上装有排气设备,周围种满了灌木和蔬菜,种猪房、哺乳房、断奶房、饲料仓库整齐排列。经过严格消毒后,记者得见猪舍内真容:空间宽敞、地面整洁,一头头活蹦乱跳的猪宝宝,正踩着脚下的“床垫”跑来拱去地撒欢。
“地上铺的就是生态发酵床,它像一块‘尿不湿’一样吸收猪的粪便。”苏州市苏太企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雪根说,近年来公司采用了一种新型养猪法——生态发酵床养猪法,就是将木屑和稻谷壳混在一起,厚厚地铺在发酵床内,配以专业的菌种作为猪圈铺垫,再将猪放在“床垫”上饲养。“猪排出的粪便会与发酵床上的木屑和稻壳混合,工作人员定期清理掉,并换上新的木屑、稻谷壳和菌种,保持猪舍内的环境卫生。”
“这就像一个快速垃圾处理厂。”黄雪根指着猪舍里的“床垫”解释说,猪排出的粪便可以和发酵床内的微生物菌类融合,这些污染物很快就被分解,能够就地将猪粪分解成有机肥。因此,猪栏不需要冲水,从根本上解决了养猪带来的水污染问题。
农业可循环,污染零排放
清树湾村往南大约20公里,便是松陵镇新营村的吴江东之田木农业生态园。这里离太湖边大约有10公里。
虽然外面严寒,但走进生态园,依然能够感受到一丝春意。连片土地上,一棵棵梨树正吐出新芽。梨树下方,是一丛丛的绿草,成群的鸡在这里觅食。一根根黑色软管穿梭梨林间,每隔3米就有一个喷头。果园四周是生态沟渠,里面放养着鱼和黄鳝。北面则是个养猪场,1500多头巴马香猪在干净整洁的“空中猪圈”中茁壮成长。
乍看之下,这个生态园并无特殊之处。随着生态园负责人任伯民详细“揭秘”,一个奇妙的循环关系展现在记者面前。
“生态园各单元按照‘食物链’各营养级的生态承载力大小和经济效能进行科学量化和布局。”任伯民介绍说,比如根据园区果园和菜地等正常生产所需肥量,确定沼渣和液态肥的量,由此确定厌氧池和沼气池的处理规模,再根据沼气池和厌氧池的规模,结合产排污系数,确定香猪养殖规模和场区生活允许排污量。
“经过专家测算,我们这个21.2公顷土地,每年可安全消纳5000头巴马小型猪排出的畜禽粪便。这种方法与欧盟多国根据土壤对畜禽粪便等污物的安全承载力来确定养殖规模类似。”任伯民说,这样既避免了资源浪费,又避免了环境污染。

记者看到,果园每块田头都有一个厌氧发酵池,正是这些池子把每年几千吨的固体排泄物收集起来,经过发酵转化为富含有益菌的肥料,再撒播到果林里;而液体排泄物进入沼气池经过生化反应后,通过铺设在地表的密布小孔的细管为果林提供有机肥;通过林下种草和生态沟渠建设,有效拦截农田排水中的氮磷,再经人工湿地净化后存储于蓄水池,用于农田灌溉。就这样,园区将农林牧渔有机结合,形成了一个完善的复合生态系统。
循环系统的应用,让生态园的成本大大降低,但产出却一路上涨。如今,140多亩的生态园亩均产值达3.4万元。